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详细内容

【迎评促建】汲取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侦查学院校外研学实践教育

来源:侦查学院 发布时间:2023-03-27 10:50:13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6日,侦查学院师生及各兄弟学院师生代表在兴安灵渠博物馆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汲取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5b7e5e3620741bbb11d5c35058a9ca2.png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与都江堰和郑国渠并称为“先秦三大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展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

  进入馆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详细了解灵渠的修建背景、选址依据、水系分布等历史文化,隔着时空见识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以卒凿渠,而通粮道”,历经数载寒来暑往到公元前214年灵渠凿通的伟大壮举。明白了它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将湘江源头与漓江源头相连,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使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得以交融,对国家统一贡献颇大,在历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

  古人曾这样赞誉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老师和同学们在环幕影院“穿越”到秦代身临其境,通过影像和图片观看灵渠的水系工程人文景观,感受千古灵渠的历史文化底蕴。 


1bc7cdcaa2424085848b29205842d46f.png

  

  通过沉浸式的科技手段体验了一番“船行灵渠”。千年来安稳如磐的大小天平和“三七分流,不失毫厘”的准确控水设计等等当时的高超技术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智慧让大家感到极其震撼。

  通过此次校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并理解了中华民族的“四个理念”——“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灌溉文明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灵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丰富了知识,也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更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的认识。



编辑:李小艳

审核:梁淇

签发:程宏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