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详细内容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与宗教政策”课实践教学札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9 18:58:45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融入教学,推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10月1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民族与宗教政策”课程教学组特别组织2020级公安学专业300多名学生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现场教学活动。

全体师生成员共同参观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壮族文化展》《多彩中华—中华民族文化展》《缤纷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览》《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

在现场教学中,很多同学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49处世界遗产花山岩画印象尤其深刻。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其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从岩画中,大家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了解了铜鼓在广西的历史渊源,近距离体验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现场模拟,体验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惊叹着广西各族先民的聪明智慧。此外,博物馆开设广西民族体验村也别具一格,同学们纷纷进入参观和探究,充分了解和把握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建筑文化及其瑰宝。

通过观看图片和民族历史文物、聆听图片和文物讲解及探究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同学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