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警察学院治安学特色专业——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 铸忠勇之魂 育德能之才
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 铸忠勇之魂 育德能之才
----治安学特色专业建设成果汇报
广西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及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广西教育厅“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大力支持,在学校党委科学部署、治安学院精心谋划落实,将治安学学科建设、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区域安全治理服务系统化、嵌入式融合,提出“价值引领、广博融通、协同创新、三全育人、打造精品、追求卓越”改革思路,开展“治安学+N”多元复合式互融警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形成N学科 、N平台 、N手段 、N主体、N环节多元复合式互融发展新范式,推进治安学警务人才教育“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实战,挖掘“治安+N”多元互融课程知识体系
近三年,治安学专业教师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立项8项,编写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材11部,教改专著2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7项,参与地方立法咨询、立法评估3项,承担政府部门安全领域横向课题4项,发表论文42篇,核心期刊5篇,激发教师科研、教研活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并将公安机关先进经验,科研、教研成果融入课程知识体系,确保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前沿性、高阶性,扩大治安学专业建设张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二、坚持特色驱动,创新发展,构建“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教学平台
依托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特色专业、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围绕广西边、海、防区域安全特点、实战人才需求,多部门、多行业参与平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虚实融合平台,警学研企协同、师生共创共研,形成警-学-研、教-学-练、思-知-行“三三融合”范式。先后建成智慧警务综合指挥调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危爆物品处置实验室、治安应急勤务实训室、大型活动安全保卫虚拟仿真实验室、公安行政模拟办证大厅等6个专业实验室、1个模拟派出所、1个专业图书室、14个校外实践基地,研发在线课程7门,设置5个教学团队,建立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学生利用多位一体教学平台,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实践基地实习、见习,大型活动安保执勤工作,参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通过自主式 、互动式样、体验式、服务式全程学习,形成专业知识矩阵和胜任力流,养成忠诚担当、纪律严明、执法公正的职业素养。
三、坚持学生导向,高质量发展,完善“四五六七”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推进思师+专师+名师+警师“四师”强队建设;执行实战考核、学校考评、督导考核、同行考核、社会评价教学质量“五评”体系;严格执行警务化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六管”规定;全面推进“研、教、学、练、战、思、创”教学闭环,营造教师乐教、学生愿学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治安学特色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来,治安学专业荣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专业教师团队荣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公安部教学名师1名、公安部治安系统法制专家1名、公安厅法律顾问1名、广西千骨计划人才1名,校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治安学专业学生利用各项专业建设资源,思维、德能、实战等方面能力协同发展,荣获国家级学业奖励21人次、省级奖项17项、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28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奖3项、国家专利4项、发表论文6篇。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能力,2019年底,我院吕美琛教授作为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在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访学一年。我院2020级治安学专业卓越班学生积极参加202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第12届国际警务论坛”,麻立宁同学用英语作主题发言。治安学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大。治安实验实训室先后接待来自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警务领事、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副秘书长、自治区领导、公安厅领导、全国政法公安院校领导及教师、广西警察学院各界校友参观、考察、指导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室工作,国内外相关行业的认可度高,推广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